第23节
书迷正在阅读:失忆后我拥有四个未婚夫、继后、拜托,我家师兄天下第一、被匹配度4.2%的下属标记了、第一剑修的饲鱼指南、疯批病娇渣男短篇合集、操狐(强制甜宠、1v1、古风玄幻、高H)、春桃(古言,1v1)、坠翠蓝河(ABO NP)、虚妄经年
可小天跟人走了,他心里一直难受,好在身边又多一个小满当伴。 他以前虽跟小满也是同村人,但忙着干活很少在一起,只有小天跟小满年纪相当才天天一起。 现在有了朋友,而且……小满不恨娘! 既然两家要合在一起种地,这时候自然就要商量何时下种。 小满爷听到江枝现在还要播种小麦,顿时惊讶道:“二瑞娘,小麦都是入冬就种,你现在种,还有收吗?” 他以为江枝是要种苞米,现在才正是时候。 徐家村地处的地区只种冬小麦,没有听过春天还种麦子。 这就存在一个信息差的问题。 春小麦、冬小麦都是正确的,播种时间根据各地气候而定。 只不过在信息落后的大燕朝,谁能走出百里地就算是见过世面的能人。 绝大多数人都是生于村里,长于村里,在隔壁村娶媳妇,再埋到自家村旁的山里,若标出足迹图,一定是个圈。 所有技术经验都是口口相传,一句老话就说到死。 这里祖祖辈辈种冬麦,没有见过春小麦,更不敢轻易尝试,生怕误了一季庄稼会让家人挨饿。 江枝活在信息发达的时代,又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,虽然没有天天下地干活,但寒暑假在家也得帮忙,对四季作物种什么还是清楚。 冬麦是在国庆前后播种,而春小麦的种植时间以3月上旬为最佳。 具体时间当然根据当地天气情况和气温变化来定。 如果太早,会因寒冷天气影响小麦的发芽和生长,太晚气温高又多病虫害。 现在气温已经开始逐渐回升,只需要赶紧将麦种入地,收成上不会减产。 江枝不想对小满爷过多解释,面对老人,她担心自己越说得多越是露馅。 只说了一句:“试试看吧,我就是个爱折腾的,说不定就成了呢!” 自己虽然不再拘泥于原身,但也不能立即就变成上知天文、下知地理,无所不在、无所不能的奇妇人,就当成一个喜欢折腾的人好了。 小满爷眨眨眼,这爱折腾……还能折腾到土地里? 以前是折腾人,现在要折腾地! 这一瞬间,他有点怀疑自己的决定了。 唉! 二瑞娘以前在村里就是个喜欢没事找事的,这十几斤种子会不会被糟蹋了? 可自己才说出怎么种地都由二瑞娘说了算,不好反悔。 看来只能让小满多辟几片荒坡种豆子高粱,万一二瑞娘折腾败了,两家人还能煮豆饭、高粱米充饥。 雨就像是蓄久的漏斗,时大时小、时停时下,滴滴答答过去几天还不见天晴的意思。 山峰已经不见火光,白烟连着白雾,雨云又锁着树木,雾蒙蒙白茫茫一片分不清谁是谁。 只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烟火混着泥腥的气味,提示余火还没有完全熄灭。 而那些烧得焦糊的灌木丛,原本还是灰扑扑黑黝黝,像是死去一样,被雨水一浇,顿时就活过来。 枝条上没有叶片,却透着青,泛着绿,喜洋洋一片春色。 梯田里,趁着雨停的间歇,江枝和徐二瑞还有小满赤着脚,踩在冰冷的泥土里种麦子。 麦种提前用生石灰水泡过,晾干水汽还是胖乎乎、圆滚滚,仿佛是干瘪老头子变成丰润少妇,让人看一眼就感觉丰收在望。 开春还播麦种,这是徐二瑞和小满没有见过的稀罕事,而用生石灰水泡麦种更是听都没有听过。 两人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头发都快揪光,也想不通这是啥意思。 尤其是徐二瑞。 江枝让他捡新鲜生石灰少量放进盆中泡开,要带有白色块的新石灰,而不是已经释放很长时间或已经吸收水分并分解的松散石灰。 再把麦种放进石灰水里,浸泡时不许搅拌,不能破坏水面形成的石灰膜,说什么会影响杀菌效果。 菌,看不见的菌? 难道夏天时村里人上山采的青冈菌,用生石灰就可以杀死,不流水不流血? 徐二瑞和小满不懂,江枝也没有办法给他们俩解释那些需要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,只能说:“这些土是地皮上的烂叶烂草,肥是肥,里面肯定有虫卵草种。 用生石灰泡种,是免得麦子还没有长起来,根就被虫子在土里咬了。” 这解释徐二瑞和小满秒懂。 以前在村里,麦种才下地,就被田鼠和鸟雀刨出来吃光的事也多。 为了保证粮食收成,离村近的还能插上草人吓鸟,离村远的播种就要人守着地,一直守到苗生起来为止。 现在梯田这些土是从林子里,石缝里抠出来的,里面有不少草籽,还有过冬的虫子。 要是麦种放进这种土里,被虫子咬了是非常有可能的。 生石灰能杀虫,村里人除用生石灰修房,也会撒在屋角床底杀潮虫。 现在娘用生石灰杀,应该也有效果。 播种过程很顺利。 江枝和徐二瑞配合着用锄头拉出浅沟,小满则挎着小满爷编的藤筐走在沟边,一手放种子,一手抓着拌上黄泥的草木灰往浅沟里放,再用脚拨土盖上。 三人都做惯农活,很快就种了四层梯地,不过麦种还没有用完,活就被叫停! 看着还空着的梯田,徐二瑞和小满很不解:“娘,麦种还有多的,把这些地都种上吧!” 两家麦种合一起,能种完五层梯田还有余,这倒不是麦种多,只怪地少。 徐二瑞想着多种麦,以后就可以多吃两次白面。 江枝摇头,活动一下已经快失去知觉的脚:“那一块地得留着育种育苗,有大用!这些麦种可以种到其他地方去。 好了,快收工回去喝碗姜汤暖和暖和,我快冷死了!” 第31章 雨绵绵、忙下田 为了抢时间干活,江枝的脚早已经冻得又红又僵。 看原身脚上的冻疮疤痕和徐二瑞毫不诧异的表情,说明原身赤脚下地干活已经是常态。 这没办法,在农村遇上农忙时,女人当男人用,男人当牲口用,谁也没有偷闲的时候。 更何况原身男人干不了重活,家里孩子又小总得有人下地,不能一家子饿死。 江枝走出梯田,在旁边的草茎上蹭去脚上湿泥,再穿上草鞋,顿时感觉脚底温暖。 感谢小满爷,这些天都在想办法给大家编草鞋,要不然这雨里泥里来去,没办法穿鞋得一直打赤足。 梯田旁边的屋里,小满奶跟巧云正在炕头坐着,用竹钉做的小耙子梳棉花,准备纺纱织布。 妮妮乖巧学着太奶奶和巧云婶子的动作,也在旁边理着棉线。 农家人都是自己做衣,但不是人人都懂织布。 以前小满家的男人都是干活的好手,小满奶从来不用下地,整日在家织布纺线,做得一手好手艺。 不仅能凑够一家穿戴,还能把多的布料卖掉换钱。 村里妇人想跟她学的很多,小满奶也不教,可现在她开始教巧云和重孙女妮妮。 见三人回来,妮妮赶紧放下棉线跑过来:“江奶奶,二瑞叔,小叔!” 她已经跟江枝几人熟悉起来,少了怯懦,多了孩童的天真,现在更是每天都要随太奶上崖串门。 而且跟巧云婶子一起学纺线,她特别喜欢。 三个下地的回到家来,巧云和小满奶赶忙放下手中活计,给三人倒热水,递帕子。 “娘,快泡脚!”巧云把热水放到江枝脚边。 婆婆说自己有孕不让下地,只管在家学纺纱织布,炕也是烧得暖乎乎的,自己坐着不冻脚。 乡下人家,怀孕的一样要干活。 尤其是一些老人,最爱在年轻媳妇面前炫耀自己当年是怎么吃着苦熬过来的。 哪怕肚子已经开始疼,也要煮好早饭才生孩子,生完还能起来替一家子洗碗。 至于坐月子更是懒惰的说词,恨不得学那老母鸡下蛋,“咯哒”一声又可以干活刨食。 巧云怀孕时也这样认为的,以前在村里时就天天干活。 可上山来,娘就不让自己做事,就连煮饭的水,也是二瑞从泉眼处提到灶房里。 她感觉自己现在就像有钱人家的小姐太太一样幸福,伺候起婆婆就越发贴心。 小满奶在旁边看着这婆媳俩,也心生感叹:这个江氏虽然泼辣恶毒了些,却不磋磨儿媳,只把自己当男人在用,瞧这干活的架势,寻常人真是比不过。 她又想起自己死去的儿媳,还有回娘家的孙媳顿时眼眶发热,赶紧别过头去。 徐二瑞和小满没有耐心泡脚,直接在灶头舀起热水将脚冲洗干净,就坐到屋里炭盆边烤火,再吃一些烤得脆脆的肉干。 现在梯田里种下小麦,春耕的农忙暂时结束了。 在这几天时间里,只要雨一停,三人就要出门干活。 清明前后,种瓜种豆。 江枝三人不仅在周围烧过的荒坡上种上高粱和豆子,还种了不少菜。 反正就是在各处土壤厚实的地方,石缝石坑里见缝插针的放种子。 种到最后,江枝都不知道自己挖了多少坑,弯了多少次腰,只知道自己的脚印遍布半边山,若是用面积来算,至少好几十亩。 面积有这样大,收入就难说了,若是有良田一半,就可以解决两家人的温饱问题。 当然,这也是刚有山火焚烧的原因。 换成往年满山全是草,种下去也没用。